“银保监会废止撰改部分规章 外资在华银领域务料迎新机遇”
近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取消和编纂部分规则的决定》取消了对中资银行和金融理财企业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实行了内部外资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专家和外资金融人士认为,这将为外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为内外资创造统一、公平、透明的规则体系,外资机构将在华银领域迎来“新机”。
首先,外资实施了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不再将外资视为“特殊集团”,开辟了其全面有潜力的中国市场空之间。 特别是“单一境外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作为发起人或战术投资者作为单一中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战术投资者投资单一金融理财企业的投资入股比例不得超过20%, 删除《境外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人员投资这些机构的入股比例合计不得超过25%的规定》,意味着未来外资的控制权或经营自主权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外资机构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期望和信心。
其次,在实施新的股权比规则后,外资在未来外资银行领域业务准入水平上的一致性也值得期待,外资银行领域的业务范围有望大幅扩大,特别是越来越多专业的外资资管机构加速“入场”。
据了解,外资在华银领域的业务布局中,银行资管业务市场最为重视。 组织预测,中国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于2019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资产。 世界1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以银行为主体的机构或以银行为母公司的机构有5个。 因此,外资对中国银行资管业务的布局正在全力加速。
事实上,庞大的中国金融资费市场已经成为许多外资金融机构的强劲增长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渣打集团在中国内地的税前基本利润同比增长62.8%,恒生银行上半年在中国内地实现税前利润2.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7%。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机构在资源管理、私人行业等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将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竞争法宝”。 随着未来外资银行领域业务范围的扩大,其在中国的“资金吸收”能力不容忽视。
但是,中国金融业开放不断扩大,对外资机构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外资金融机构为了避免“水土不服”,必须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合适的战略进入中国市场。 专家认为,现阶段外资机构在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持股比例和业务牌照的限制,而是本土化问题。 不能将海外模式直接转移到中国。 开放不是简单的持股或合营。 未来,外资有必要在华银领域比较具体的业务、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经营战略以产生“化学反应”。
此外,扩大开放并不意味着放弃审慎的监管。 世界各国对金融业的监管和限制都非常严格,如何适应中国金融监管环境对外资金融机构也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