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三成“被杀熟”客户投诉 大数据“杀熟”该谁举证?”
大数据杀熟(网络图)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顾客有趣的兴趣、习性等新闻,在大数据技术面前失去了隐私。 即使是同样的商品和服务,老顾客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顾客高很多。 这就是常说的大数据“杀熟”。 昨天上午,北京市顾客协会公布了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 半数被调查者表示有过“杀熟”的经历,最多的嫌疑是网购平台、网上旅行、网上预约等大数据“杀熟”。
调查显示,由于难以举证,被“杀熟”者投诉的不到三成。 对此,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汇丰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提出,有关部门规定相关问题需要逆转举证责任,可以让经营者首先证明清白。
两成以上的老顾客比新顾客价格还高
今年1月实施的《电子商务法》确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顾客有趣的兴趣爱好、费用习性等特征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检索展示结果时,应当向该顾客提供不比较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顾客的合法权益,平等保护。
这项规定被认为起到抑制大数据“杀熟”问题的作用。 但是实际落地的效果怎么样呢? 市消协展开了这项调查。
此次体验调查以座位旅行、去哪里旅行、同程艺龙、自由行、天猫、淘宝、京东、当时美团和饿了么、猫眼和淘票、滴滴旅行和首发车在内的14位客户常用的app或网站为体验对象。
结果显示,在对14个app或网站进行的57组模拟费用体验样本中,35组样本的新老账户价格完全一致,为61.4%; 23组样本的新老账户价格不完全一致,占40.35%。 其中,12组老客户比新客户价格高,超过两成。
第一批汽车的新老客户价格差异最大
在弗里吉旅行的5次体验调查中,2次新老客户的价格不一致,2次推酒店不一致。 价格的不一致表明新老客户的定价不同,折扣也不同。 同样,进入丽枫酒店昌平体育馆店的高级卧室,老客户的价格为291元一间,新客人最终只需282元一间。 体验结果表明,同一房间的新老客户标价不同,优惠也不同,老客户价格高,不享受优惠。
调查发现,自由行与新老客户推送酒店不一致,平台根据客人以前浏览的价格区间推荐价格相近的酒店,新客人首次登录,推荐的酒店一般价格较低,也比老客户低。 但是,体验者只需浏览一次五星级酒店,页面推送的基本上都是昂贵的酒店。
吉利方面对此表示,同一商品因人而异,同一人不购买同一商品时价格不同等,原因是促销红包、新人优惠、酒店和航班库存变化引起的实时价格变动等,成为大数据的“
与最初的汽车约车进行比较的3次体验调查样本中,2次老客户的出租车费比新客户高。 其中同一时间从地铁长阳站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老客户消费了74.86元,新客户只花了46.94元。 出租车费不同的原因是优惠券的力量不同。 据说这一天最初的汽车相关业者也做出了回应,并不是大数据的“杀熟”。
决定客户的“遗忘权”
消协方面强调:“近几年来,关于大数据“杀熟”现象的报道层出不穷,但每次相关公司否定大数据技术的“杀熟”,最后都做不到。” 这次也有很多关联公司否定存在大数据的“杀熟”问题。
上海市金融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认为,大数据“杀熟”由来已久。 也就是说,商家之前流传的“见人就盘”,为购买力不同的顾客设定了不同的价格,分析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这个问题更加普遍和隐蔽。
如何约束经营者? 邱宝昌认为,在顾客遇到大数据“杀熟”问题,向有关部门投诉后,举证者必须是经营者。 必须由经营者提供,将至少10名新老客户的价格数据核对相关部门,检查是否存在大数据“杀熟”的问题。
两位专家表示,公司的数据不仅隐蔽,而且可以消除和调整,因此目前没有比客户直接取证更好的方法了。 但刘远举也表示,为了客观上赢得新顾客,新顾客的优惠力度比老顾客大。 他在欧洲的一个国家立法规定顾客拥有“遗忘权”。 也就是说,老顾客注销自己的顾客资料后,公司不得保存该资料。 客户用原手机号码等资料重新注册后,公司也必须将其视为新客户,并向新客户提供各种优惠。
市消协方面也建议,政府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通过大数据“杀熟”损害顾客公平交易权的行为,建立诚信激励和失信黑名单制度,限制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