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养老能否流行? 身体硬朗合得来是关键门槛”
“14个好朋友合租两套别墅,吃同住,抱团养老”——昨天早上,微信公众平台“一瓶”的推送,在WeChat的朋友圈中迅速蔓延,引发了许多中老年人的痛切思考和争论。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 近年来,有点生活自立、情投意合的老人开始尝试抱团养老,在生活上相互分担,在精神上相互慰藉。 但是,抱团养老也面临着难以复制、医疗、法律责任等多方面的问题,能否流行起来还不容易。
味道:抱着被子养老快乐
团养老是西方一些国家比较流行的养老方法,但在我国却是新事物,是真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还是这几年的事?
今年3月,62岁的刘先生在大学同学会上提出了建议,但没想到在聚餐的饭桌上收到了3个同学的回复。
“出国久了,我觉得还是落叶归根比较好”章先生家在北京有两套房。 其中一个一直在四合院出租。 另一个在远郊。 年频繁回到北京后,她觉得自己可以和年轻时熟悉的朋友经常来往。 在餐桌上,她首先说:“和老同学一起住,在一起,真好。 ”。
另外两个同学,自嘲不到50岁就成了“空窝老人”,孩子从高中、大学阶段就出国留学,现在基本定居在国外。 “我们一年只住三个月,还是回北京找老同学比较好。”
于是,从4月初开始,刘先生和她的同学开始在国内寻找风景好、医疗条件好的地区,从广西桂林看到了福建厦门、安徽黄山、山东青岛,又回到了北京。 集体计划也由买房转为长租。 最近,她们看到香山小区47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月租金4万余元。 4全家均摊,每户租金在1万元以上。
“郊外更便宜,但我觉得城市更方便。 而且,这里经常去爬山。 ’章先生说,她们已经设立了共同账户,计划先把房租存入账户五年,然后收拾房子在秋天入住。
两年前,住在杭州的中学英语退休教师朱荣林和老伴王桂芬在当地报纸上发布了《招生令》,邀请了一位有点同志的老人到自家别墅养老。 很快就有100多位老年人应对,最后在面试中选了6户11位老年人一起抱团。
门槛:身体结实适合很重要
“我们达到了小组的目的。 ’到了这个月,今年80岁的朱荣林老人开始抱团养老已经整整两年了。 他高兴地对记者说,一两个老人在家太孤独了,现在12个老人住在一起,每天都很热闹,“吃,乐”。
老夫妇吃饭的话,可能会随便吃一两个菜,但是现在每天中午一桌七八个菜,鸡鸭鱼肉全部都有,10个左右的个体吃起来也很甜。 饭后一起散步、打麻将,有时旅行、赏花,过得很开心。
来抱团的老人多是当地工厂的退休人员。 因为房子是朱荣林先生的家,来抱团的老人只需要负担房租1200元到1500元,加上其他伙食费、水电费等,经济上也不负担。
但在身体状况方面,这是抱团养老的门槛。 “我为了所有人,所有人都为了我”朱荣林说,抱团养老不是开敬老院,来这里的老人要身体好,按照他们的值班分工,老人要轮流买菜、洗碗,每周要承担一天的家务劳动 现在,老年人的招聘条件在60岁到75岁之间,“年纪大了行动也不方便,不能坐电动汽车买蔬菜了”。 他说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教授孙杜鹃认为,抱团养老以生活习惯为第一处理,如何居住、与谁在一起,最核心的因素是互助性。 北京红枫盈社区服务有限企业王兵表示,抱团养老多发生在老同学、老同事以及“老三届”、“知青支边”等有共同生活经验的老人中,这也是重要的诉求方向。 “抱团养老主要处理老人的感情诉求问题。 ”。 他解释说,养老院的环境是陌生人,在家住一辈子,老人换环境会有心理负担,所以比抱团养老要舒服得多,大家都熟悉,有话要说,合得来。 他认为这几个对老人很有吸引力。
困境:大规模复制很难
有人参加,有人退出。 团养老就像老年站,就像老年人之间的社会交流,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养老。 实际上,这两年朱荣林家有几个因心脏病、高血压等身体状况原因不适合抱团养老的老年人。 这就是抱团养老不可避免的状况。 王兵认为,这种养老模式适合刚退休、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
根据趋势,抱团养老成为整个养老结构的一部分,也成为养老方法,但其中也存在法律责任问题。 例如,老人入住养老院后,与入住设施的隶属关系很明确,碰撞后养老院会负责,但抱团养老在这方面有问题的是谁? 是集体养老,需要探索专业服务嵌入的模式。
孙杜鹃说,抱团养老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政策中没有规范标准。 因为零散性、个性化非常明显,制定如何获得紧急服务等适当的规范也不容易。 但是,对这种养老的新形式还必须给予肯定,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让老年人充分了解。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阅读过本文的朋友还对下面文章感兴趣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