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因“问题蜂蜜”被罚1400余万 净利亏1.14亿”
去年陷入“蜂蜜门”的同仁堂( 600085.sh ),在2019年初获得了无惩罚、子公司经营许可证失效、高层调整的解决结果。
2月12日,同仁堂公告称,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企业(以下称同仁堂蜂业)因有回收蜂蜜为原料并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行为,向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人民币1408.8万元,并对此次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衷心道歉。
北京市大兴区食药店通过调查认定,同仁堂蜂业自去年10月起生产的涉事蜂蜜中,2284瓶流入市场,没收违法所得约11.2万元,没收蜂蜜3300瓶。 并吊销同仁堂蜂业食品经营许可证,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有关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
受此影响,同仁堂蜂业年总资产1.82亿元,净资产5857.40万元,收入2.65亿元,净利润-1.14亿元(未经审计)。 年比,收益比上年减少5.4%,净利润同比减少4353.7%。
内部管理混乱、质量管理虚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并不是同仁堂首次陷入质量危机,此前长江商报记者整理后,同仁堂3年内共23次被列入黑名单。 仅2001年,同仁堂就因质量问题被“点名”6次,涉及白拔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熟)骨碎补等品种。 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22份不合格中药饮片名单。 其中,同仁堂以14次“成绩”位居第二,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企业生产的中药饮片5次被列入“黑名单”。
针对上述曝光质量问题相关公司,同仁堂此前表示属于下属企业,与上市企业无关。
2月12日,北京市纪委市监察委员会通报称,北京同仁堂集团党委未充分发挥在国有公司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内部管理混乱,下属公司监管不力,对控股公司存在的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问题失去责任,关联公司质量管理控制度虚化,
“品种、质量、可靠性”被认为是同仁堂核心竞争特征的三个支点。 当时,陈述这一想法的同仁堂株式会社社长刘向光因这次“蜂蜜门”的事情被免职。
北京市纪委市监察委员会对同仁堂蜂蜜问题14名相关负责人负有认真说明责任,包括1名书面检查人员,开除党籍1人,取消党内职务(政务撤职) 1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4人,政务记大过处分1人,勉说明责任1人,其他5人分别降职、解聘
其中,对北京同仁堂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城市群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责令北京市委进行深入书面检查。 北京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振坤被党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北京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被给予政务记大过处分。 另外,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企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向光、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企业副总经理、同仁堂蜂业董事长张建勋被免职。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卫清被免去职务,员工被另行安排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投资管理部部长蔡杰被调走。
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跌4353.7%
目前,同仁堂蜂业同一产品已经下架、召回解决。 公告称,事发后,同仁堂蜂业自2009年12月26日起将销售渠道中标示为“受托方: 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企业”的所有瓶装蜂蜜存档如下。 县滨海市场监管局、大兴区食品药店已没收相关事宜库存产品。 根据大兴区食品药店认定的流入市场的相关产品,同仁堂蜂业将依法召回。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