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进入国际文化大都市综合评价前十”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团队在上海发表了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研究成果。 许婧拍
中美联合课题组发表报告称:北京、上海进入国际文化大都市综合评价前十名
中新网上海3月11日电(记者许婧)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团队11日在上海发布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研究成果《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北京、上海进入国际文化大都市综合评价前十名。
中国要建设世界城市,需要参照客观的判断体系。 国际文化大城市评价是对城市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全面评价和分解,是对城市文化吸引力、实力、潜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了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经济快速发展能力、物质文化创造能力等方面,多项指标紧密联系构成统计指标群, 目前,国际学术界和业界从不同维度对国际文化大都市指标体系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没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具体排名评价。
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徐剑学术团队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娜堡传达学院教授g.thomasgoodnight学术团队在紫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支持下,共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分析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各种统计标准,客观地、 通过提供科学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收集统一口径的全球数据,对比了51个国际文化大都市才进行了全球评价的探索。
经过实证调查和专家会议讨论,中美联合课题组选取了51家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文化大城市进行评估,所有数据来源于政府官网、城市文化年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 此次发布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估报告》中,前十位的城市是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旧金山、柏林、北京、洛杉矶、上海、罗马。
此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大体上如下:一是需要全球比较视野;二是要结合可操作、可测量三个系统的覆盖和前瞻性。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主要围绕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三个维度,形成人文生态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供给等10个一级指标、52个二级指标。
10个一级指标中,纽约7个指标(人文生态建设、公共文化供给、公共文化参与、文化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教育、网络快速发展、文化全球影响)排名前10,人文生态建设排名前4,其他6个指标排名前3, 伦敦有6个指标(人文生态建设、公共文化供给、公共文化参与、文化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教育、文化全球影响)名列前十,其中人文生态建设、文化教育、文化全球影响等3个指标名列前十。 巴黎有7个指标(人文生态建设、公共文化供给、公共文化参与、文化教育、互联网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全球影响)排名前十,其中公共文化供给得分排名第一。
北京在整个国际文化大都市排名第七。 10个一级指标中,北京有7个指标(人文生态建设、公共文化供给、公共文化参与、文化教育、网络快速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全球影响)排在前10位,其中公共文化参与指标排在第2位,文化旅游指标排在第3位,公共文化供给排在第4位。 此外,在51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文化城市中,其他中国城市的排名情况为:香港第25位,广州第36位,深圳第39位,台北第40位。
在这次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估中,上海成为仅次于北京的中国第二大国际文化大都市。 证明上海近年来的文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后发特点明显。 上海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公共文化参与方面位居首位的文化旅游方面排名第7;在文化教育方面,上海排名第8,在整体实力均衡的公共文化供给方面,上海排名第9,显示出较强的潜力。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方面,上海排名第九,突出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关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徐剑认为,上海快速发展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全球声誉远远赶不上整体实力的提高,在世界文化影响较大方面明显不足。 他表示,虽然顶级国际文化大都市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但上海核心文化产业特色尚不清晰,结合现有文化产业布局和特点,上海竞争识别特色文化产业(体育、电影、网络文案产业等)发展迅速
另外,与世界其他国际文化大城市相比,上海公共文化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利用率,加强公共文化参与度。 应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市民文化支出结构升级,从内部提升上海城市文化竞争力。
徐剑表示,当前上海节庆的文化影响也很大,需要进一步开发,与上海要建设的核心特征——文化产业的参与交流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围绕打响上海城市文化企业品牌,建议重新计划庆祝活动。 设立国际主题节庆和地方特色小节庆,吸引世界人流、本地人流,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阅读过本文的朋友还对下面文章感兴趣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