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降息与否不是货币政策关键所在”
临近年末,关于货币政策去向的讨论越来越热烈。
有人认为货币政策收紧了。 近一个月来,公开市场的操作连续“停顿”。 截至11月29日,央行连续25个工作日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创下近年来公开市场零操作最长纪录。
有人预测货币政策将会宽松。 理由是,联邦储备系统明年有可能放缓加息,我国货币政策受联邦储备系统加息的影响将变小,货币政策操纵的空之间将变大。 那么,除了持续下调外,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也将增加。
事实上,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大小与当前流动性总量水平有关,连续“停牌”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收紧。 如果注意目前的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可以看到目前银行系统的流动性总量仍处于合理的充裕水平,市场利率仍在低位运行。 以银行间市场最具代表性的7天回购利率dr007为例,近期在2.5%至2.75%的区间内波动,与今年上半年2.8%的中枢水平相比没有上升。 因此,公开市场的操作暂停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货币政策没有收紧,在联邦储备系统降息的预期下,一定会宽松吗? 最近,市场出现了货币宽松预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体经济运行困难,金融机构和市场承受的压力较大。 但是,目前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有利于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行,有利于为供给侧结构改革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我国货币政策的关键之一是为实体经济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动性。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国内来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下降,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信贷增长放缓,中小公司、民营公司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民间投资活力尚不足,内生增长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稳定增长。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地缘政治风险仍然很大,第一发达经济体区块货币政策正常化存在不确定性,贸易摩擦会给未来出口形势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减弱外需对经济的边际拉动作用,冲击投资者情绪,刺激金融市场。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