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国外版评:棚改货币化安置不踩“急刹车””
在房地产调控逐渐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的背景下,最近一直有“全国一律暂停棚改”的推测。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确定,应因地制宜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商品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地方,必须较快调整货架布局政策,采取新的变更货架布局的方法。 在商品住宅库存量大的地方,可以继续推进货架的货币化安置。 据专家分析,这意味着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不再急刹车,而是越来越强调控制节奏和规模,结合各地实际安置方法推进棚改,以免楼市大跌。
“走出小屋进入大楼”稳步前进
围绕货架改革,市场关注的焦点一直在货架改革货币化的配置上。 目前,中国棚改的配置方法主要分为实物化配置和货币化配置,一般来说,前者是政府置换房子,后者是直接发放资金让居住者自己购买房子。 2008年棚改全面开始之初,实物化配置是主流。 此后,一系列促进政策密集出台,各地使用货币化安置的比例也逐渐提高。 据统计,、年棚改货币化安置率分别为7.9%和9%,截至年和年,这一比例分别为29.9%、48.5%、53.9%。
“在控制节奏和规模的基础上,货币化安置有利于改善三四线城市的状况”中国社科院财经战术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对本报记者分析说,随着项目的推进,近年来棚改点逐渐从大城市转移到中小城市。 采取货币化安置的做法,一方面有助于消化城市商品房库存,不盖新房子,满足棚户区改建的住房诉求,不造成再建设和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使用信用支援的方法推进棚改。
住建部有关人士表示,从2008年到2008年,全国棚改累计开工3896万套,帮助约1亿人“走出架子进入大楼”。 其中,从年到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2645万套,全国棚户区改革投资约6万元,完成6000多万居民“走出棚户区”,共享改革快速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安排方法因地而异
但是,在棚改货币化的配置上,确实出现了一点问题。 建部有关人士表示,2010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商品住宅存量稀少的情况下,没有较快调整完整的政策,货架货币化安置的比例仍然很高。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