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以革新推动产业升级纪实 高精尖产业支撑优质快速发展”
高精锐产业支撑着优质、快速的发展(互联网图)。
全市2.8%的工业用地规模,创造18%工业总产值的地平均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倍。 万元gdp能耗0.1361吨标准煤,占全市平均水平的40%……在北京,“产值高、用地少、效率高、能耗小”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了全市高精尖产业快速发展的高水平。
建设26年来,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片常被称为“北京亦庄”的土地,不仅是北京对外开放的窗口、建设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还在有限的空之间,聚焦国家战术,推动产业升级。
外资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1991年,北京提出建立“亦庄工业园区”规划,迅速引进适合首都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周边发展。 1992年4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奠基。
开发区的“起始区”是3.8平方公里的农田。 1994年4月,数十家外资企业驻京代表进入开发区,参加了在当地举办的招商证明会。 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大幕由此拉开。
“从一开始,开发区就以占地少、污染少、物质消耗少、能耗少、水消耗少、高科技、高附加值“五少两高”的标准筛选了入区公司。 ”。 开发区的资深干部告诉记者。 最初的入区公司——SMC (中国)有限企业社长赵彤对此印象深刻,“招商标准高,瞄准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项目”。
“那一年,开发区提出了‘投资者成功,开发区繁荣’的口号。 绝不是一句话空。 ”。 赵彤记得,刚进入区里搞基础设施的时候,管委会帮了很大的忙。 在2003年“非典”的情况下,消毒隔离措施是管委会进行的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管委会率先补贴了“减产不裁员”的公司……由于如此细致的考虑,smc (中国)将投资额从2000万美元增加到了6亿美元。
从以优惠政策为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从弥补资金、外汇短缺转向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开发区利用外资的理念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
“公司入区标准不断提高”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王延卫告诉记者,生产制造型公司每万平方米占地面积产生的产值、每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创造的税收有很高的门槛。 “引进项目时,我们很重视公司是否具有科技创新能力,有什么样的研发团队。 “摸索”之后,由专家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的项目可以正式进入上报程序。 前后五层审核关闭后,定期接受产业文案、产值、税收、就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判断。
目前,开发区已凝聚了2万多家公司,其中外资公司900多家。 区内公司的技术和产品普遍处于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拥有83家世界500强公司。
从点到锁链集中高精尖
作为北京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开发区应该重点迅速发展那些产业? 开发区负责人总结为三点:对接国家战术,不重复建设,重视“原创”。
为了实现产业链的精准布局,开发区绘制了32个“产业链图”,从中选择了适合快速发展的项目。 通过领先企业的落地推进,完全利用亦庄国投产业投融资平台,吸引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布局,带动全产业链快速前进。
2008年,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企业上传开发区,在园区内同步补贴美国康宁等十多家国际知名上下游公司。 这种以实现零库存运营和规模经济为目标的产业模式,使开发区成为京东方“蝴蝶变”的福地。
“京东转型的快速发展史与开发区非常吻合。 ”王延卫告诉记者,创新必须耐得住寂寞,产业化进程更要重视资产投入。 2009年,开发区通过自己的金融平台筹资10多亿元,参与了京东方a股的定增,支持了国内首个8.5代线建设。 此后几年,该“天使投资”增资两次,总额累计达数十亿元,帮助京东度过难关。 目前,京东连续三年保持世界专利申请量第一的位置。 第一批产品的覆盖率是高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占有率,毛利率均为世界最高。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