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供应紧张 一边是产能过剩 动力电池市场遭遇两重天”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白皮书()》预计,年全球电动汽车和储能锂离子电池总制造能力将达到200千兆瓦时( gwh ),且大部分生产能力集中在中国。
另外,年中国主要公司的锂电池产能约为124gwh,预计年底将达到180gwh,主要公司的产能基本超过8gwh,但利用率普遍不到40%。
随着电池产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市场出现了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
生产能力过剩市场集中在特征公司
过去6月,以动力电池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宁德时代刚刚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国内动力电池相关投资项目达100个,总投资额超过2159亿元,涉及上游资源和材料、中游电池的生产和装备及下游回收利用环节。
虽然资本热望,但市场两极分化明显,高端高质量产能供给不足,低端产能订单不足,呈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在目前国内的汽车产业链中,电池的快速发展最为领先,在其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短板。 但是,随着生产能力的增大,也出现了投资虚化的问题。 ”。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再次呼吁业界警惕“投资虚化”现象,展现无实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大未必是最大的特征,但没有生产能力不太容易跨越构建竞争的门槛。 这是把双刃剑”。
动力电池公司的生产能力逐年增加,但站稳脚跟的公司数量在减少。 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公司从去年的约150家降至去年的约100家,1/3的公司被淘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一直被几大公司占领,年排名前10位的出货量占80%,市场更集中于特色公司,小型、低级动力电池公司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对比目前动力电池领域产能过剩的现状,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理事长黄世霖预测,领域产能过剩可能持续到年后。 如何优化生产能力,提高技术水平,是今后两三年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协同作战产业凝聚力量面向未来
近年来,锂、钴等上游材料的价格快速上涨,但车企因购房补贴退保需要转移价格,电池公司面临双重压力。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