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流量 都被视频“抖”完了”
最近手机流量的话题很热。 除了资费套餐的调整外,取消港澳台地区国内手机漫游费,国内手机客流量的数据也备受关注。
工信部方面刚刚公布了今年5月的数据,国内手机客户人均移动网络访问量同比增长169.3%,达到3.97g,比上个月提高15.4%,进一步创新。 换言之,我们采用的手机流量更多了。
有人可能会说,每月4个g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事实上,你没有和人玩。 有趣的是,最近两年各种短片爆炸,为手机流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没有嘀嗒和麻利的招数,可能真的有点脱离大众流行文化。
视频爆炸不是偶然的,实际上是回应了大众支出的诉求。 视频比文案更直观,更适合大众接受,相对来说有更“俗”的基础。 这个“俗”首先是指“通俗”,很容易理解。 什么样的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反而喜欢看视频,发视频。 不,我们来看看家族微信的矩是否有这个倾向。
正因为高速发展,短篇视频领域才“有点样子”。 从单纯的短篇视频文案中,诞生了电子商务的模式、顾客的支付模式、广告模式等。 电子商务功能加载后,许多“网红同款”开始爆发,客户通过观看视频加载到购物车即可购物。
很明显,“烧掉”了那么多流量并不是坏事。 的关键不是流量本身,而是包括盈利模式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运营模式。
众所周知,以电影、纪录片等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初期很少烧钱赚钱,最大的问题是不容易建立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其中版权费用占很大的一部分。 虽然短片也有同样的问题,但显然,ugc客户制作副本的方式已经相当低廉了。 大众热情参与,产生各种“钱途”——当然,短片绝不是“庸俗”、“风俗”、“低俗”,这不仅会影响管理问题,还可能影响短片未来的快速发展。
如果手机流量“抖”到了低端文案处,说实话,这浪费了流量的真正价值。 现在流量很多,运营商想给客户选择更大的“不限”路线呢。 流量大的话,多元化分流必然是趋势,关键还是用在刀刃上。 对普通客人来说,花钱取乐,做感兴趣的事,比燃烧流量玩低级趣味要好。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