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投放资金并未淤积在银行 基本已到实体经济”
最近,市场上有观点认为,今年以来央行投入的资金积压在银行系统中。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表报告称,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率不高,央行投入的资金并未停滞在银行,基本上是入驻实体经济。
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几次洽商”问题,人民银行采取应对措施,流动性管理目标由“合理稳定”转为“合理充裕”,通过降级、中期贷款便利( mlf )等渠道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入。
根据央行发布的《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年来共实施了4次定向降准,资金总额约为2.3万亿元。 三季度累计开展中期贷款便利操作40740亿元,其中开展三季度操作16640亿元。
报告显示,年来,人民银行投入的中长期流动性与金融机构交出法定准备金、现金投入、财政库金上涨等因素提取的中长期流动性基本相当,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向总体呈中性。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担心央行投入的资金会停滞在银行系统中。 对此,央行报告称,如果将央行视为资金的“总关口”,商业银行就是传导央行资金的“引水道”。 “引水渠”水位(超额准备金率)的一些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央行投入的资金是否得到了较为有效的传导。 从“量”来看,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率没有上升,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说明央行投入的资金没有停滞在“引水渠”(商业银行),基本上一切都在向实体经济传导。
从央行来看,超额准备金率是衡量银行系统流动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货币政策是否得到比较有效传导的重要指标之一。 数据显示,9月底,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5%,比去年同期高出0.2个百分点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年初增长13.1万亿元。
另外,央行认为,从“价格”来看,债券利率明显下降,贷款利率稳步下降,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利率传导效应逐渐显现。 数据显示,10月底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务为质押的7天回购利率为2.71%,比6月底下降30个基点。
但央行报告称,目前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局部上,货币政策传导仍面临一点约束。 为此,人民银行采取了降低方向、扩大抵押品范围、推出民间公司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多项措施,加强“精准滴灌”,加大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并且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综合实施政策,通过“提振”共同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保持适度紧张,将货币供给总关口,在多个目标中把握综合平衡,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动态微调。 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机制,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免责声明:环球报业网免费收录国内外各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